今天(14日),北京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的蓝图压轴展览蓝图北京在分会场北京木木美术馆(钱粮胡同馆)揭幕
。本次建筑艺术展览以蓝图北京为题,北京从历史年轮、北京未来狂想两个维度聚焦阐述主题
,蓝图共20位国内外建筑师/艺术家以建筑模型、北京装置、北京图像等作品参展,蓝图8位(组)建筑师的北京文献研究、以及4部中国近现代充满想象力的北京电影影像也同期展出。来自不同年代
、蓝图不同国家的北京建筑师回应策展人对未来和北京的发问
,呈现每个人心中图景。北京
以共生为主题的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 ,以全国文化中心——北京为舞台,从包含了绘画、雕塑、影像乃至建筑等更加广泛的艺术概念出发 ,呈现北京地区多元艺术生态共时性发展的繁荣面貌;并通过对古代到现代直至当代作品的跨时代呈现,诠释北京艺术生态从过去 、现在到未来的历史性发展和展望。本届双年展,选择位于隆福寺北里园区的木木美术馆(钱粮胡同馆)作为分会场,旨在通过蓝图北京的呈现,与隆福寺北里园区的蝶变重生相互映照 ,为焕活园区的文脉增添更多的可能,同时也折射出北京城市更新进程中的多彩魅力。
蓝图北京开篇用一组巨幅时间轴来记录北京和全球重要城市的进程 ,用众多艺术家对于城市的向往创作,汇聚而成,是一场集体的创作 。策展人马岩松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谈及 :蓝图北京主要的话题是未来 ,今天的展览中,有一部分是大家熟悉的北京,还有一部分是大家想象中的北京 。我们把近百年来全世界范围内,对城市和建筑有理想主义的、有疯狂畅想的建筑师和他们的作品都并置在空间中,展览不是很大但是内容非常丰富 。蓝图北京在2023年开幕,时间与展览内容非常吻合 ,因为未来一定是充满着想象 ,充满着能量 ,是一个更开放 、更交融的未来 。展览中的绝大多数作品是因地制宜 ,特别制作或者重制 。展览作品跨越了地域与年龄,以思想和情感碰撞 、对话、共鸣 ,以激发大家对城市未来的想象。
蓝图北京不仅仅可以看到未来的样子,还有对于老北京的记录,两组作品《北京老地图(1752-1950)》《北京城市发展文献收藏》记录了老北京的样子,这个作品来自中国著名当代建筑批评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王明贤,这组作品通过视频、图像 、书籍,不同的媒介共同记录着城市历史 ,规划、建筑、街景,共存的要素无声刻录着曾经的城市生活 。
展览共有三层,第二层大型装置艺术特别值得打卡拍照 。几组展品绝对不容错过 ,蓝天组的沃尔夫· 德 · 普瑞克斯专门为本次北京艺术双年展创作的最新一代Astro Balloon 1969 Revisited -Feedback Space,是云状 、半透明和反光的漂浮空间装置,作为未来主义的建筑住宅雏形,能够与栖居人的情感和活动互动。伊东丰雄创作的东京游牧少女之城Ⅱ,回应了对于城市住民而言 ,何为居住的当代议题 。而对于老北京城 ,除了保护 、仿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方式 ?北京2050便是MAD建筑事务所的回应和尝试 。
据悉,蓝图北京将于2023年1月14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展期持续至3月12日。特别提醒 ,该展1月21日-23日闭馆,1月24日(正月初三)起,恢复正常开馆。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磊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晓溪
编辑/弓立芳
相关文章: